溫泉小鎮地圖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座落於林木茂密、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內,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總面積650坪的圖書館。館內藏書達上萬冊,並以「生態保育」為館藏特色,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採大量陽台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減少熱輻射進入室內,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
詳細介紹
凱達格蘭文化館
2002年11月的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凱達格蘭文化館落成,整棟建築以展示原住民文化藝術為目的,讓都市原住民有一個文化傳承及技藝研習的專屬空間。一至三樓展出原住民和平埔族群重要文物,文化館的公共空間也是表演、活動、集會、技藝研習中心,更是都會原住民凝聚族群的情感場域。文化館也提供原住民主題圖書閱覽服務,多元族群的藏書可增進遊客對原住民文化藝術的欣賞與認知,啟發學童對多元族群的探索、認識。
詳細介紹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現為市定古蹟,前身是「北投公共浴場」,建於1913年,曾是東亞最大公共浴場。戰後,公共浴場因管理單位更迭,終至荒廢。1994年北投國小師生因鄉土教學發掘這座荒廢的浴場,擬了陳情書為公共浴場請命,感動地方熱心人士共同推動保存工作,經修復後於1998年成立「北投溫泉博物館」。作為台灣第一個由社區民眾搶救保存下的博物館,以深根傳承、創新豐富北投文化為使命,扮演北投區域文化樞紐及核心場館角色。
詳細介紹
北投公民會館
北投公民會館的前身是警備總部北投調查組辦公廳,為了發展地方文化及產業特色,於2002年整修成立臺北市第一座公民會館。因為處在北投溫泉山區,整日充滿霧氣雲藹,搭配周邊的山林,在這裡悠遊著文史古物及各項藝術家作品的展覽,是體驗自然與放鬆身心的最佳場所。
詳細介紹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衛戍醫院)
市定古蹟「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興建於1898年。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軍將遼東半島戰役中受傷的士兵後送至此,使日本傷兵能安心養病並慰思鄉之情。衛戍醫院為日治時期在此設立軍部所屬之療養所,建築物順著山坡等高線配置,前後數列並排,坐北朝南且兩面設置迴廊,具有防潮及防曬之功效。牆體及屋架為木結構,牆壁採用雨淋板及木板小窗,為當時典型建築工法。主入口凸出門,門柱鑲嵌臺灣傳統的花窗,為日式與臺灣鄉土材料結合。古蹟現由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管理,結合精神醫學,於其附設之庇護工場成立「向陽心苑」,聘用身心障礙者提供服務,進行職業復健。
詳細介紹
北投梅庭
梅庭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位於百年北投公園內,緊鄰北投溪順應地形建造,外圍設有已停採的唭哩岸石圍牆,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和洋風格宅邸。屋內曾設有溫泉浴池,以系統藻井、木造閣樓與混凝土防空避難室為其特色,2006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2021年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將延續北投特有的人文特色,透過藝術展覽、教育推廣等活動,創造結合歷史人文與藝術文化的樂活空間。
詳細介紹
地熱谷
地熱谷自開放以來都以保護珍貴的北投石和稀有的鐳泉聞名國際。而這裡對臺灣許多五六年級生來說卻是煮溫泉蛋的闔家樂趣回憶之地。受歡迎的地熱谷在日治時期起即是八景十二勝名景之一,而經過自然之手次次美麗妝化後,透過淨手礦泉湯的洗禮及環湖步道的幽靜還能享受青磺溫泉蜿蜒的山水兩色,讓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和恢復。地熱谷結合了大自然的美景和豐富的溫泉資源,成為一個獨特而令人難以忘懷的旅遊勝地。無論你是追尋自然奇觀還是渴望放鬆身心,地熱谷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詳細介紹
北投普濟寺
依據臺北「民德寫真館」於1941年發行的《臺灣佛教名蹟寶鑑》,普濟寺與同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的臨濟護國禪寺都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北的布教據點。1934年重建時,由於其信眾多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因此以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之諡號「鐵真」命名為「鐵真院」,並在寺中設立「村上彰一翁碑」。1998年正式列名為市定古蹟,環境充滿寧靜、安適的氣息。
詳細介紹
新北投車站
新北投車站設立於1916年,是目前臺北市僅存的木造百年車站。車站簷架下的雕花托座以及屋頂上的3+1組合老虎窗,為車站建築特色之一。1988年因臺鐵淡水線停駛而走入歷史並拆遷至彰化台灣民俗村,2003年文化資產保存意識抬頭,臺北市政府與民間團體攜手爭取車站回家,幾經波折後,2017年於七星公園旁重組完成,目前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持續透過自辦慶典活動,凝聚與在地居民的共同記憶,營造北投生活文化區。
北投中心新村
中心新村是全臺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也是臺北市少數規模完整之眷村。村內不同時期之眷舍建築類型,揉合北投特有的歷史脈絡、溫泉文化與生活記憶,使中心新村成為北投重要的歷史現場。自2021年起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定位為臺北市眷村文化推廣基地。透過定期策畫教育推廣活動及眷村主題展覽,活化社區及在地文史資源,推動眷村聚落保存與再發展綜合性業務。
詳細介紹
北投文物館
北投文物館的木造建築始建於1921年,時為北投地區最高級的溫泉旅館──「佳山旅館」,設有大浴池以及能容納百人的大廣間。此臺灣僅存最大的日式純木造二層建築,搭配雅緻恬靜的園區造景,成為極具獨特品味的日式風格庭園建築群。
1998年經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的北投文物館,以複合式的經營模式轉型活化古蹟,讓文物館成為臺北郊區一處結合歷史建築、臺灣及日本文化展覽,以及茶道、和菓子與抓周文化體驗,多元嶄新的文創園區。 詳細介紹
1998年經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的北投文物館,以複合式的經營模式轉型活化古蹟,讓文物館成為臺北郊區一處結合歷史建築、臺灣及日本文化展覽,以及茶道、和菓子與抓周文化體驗,多元嶄新的文創園區。 詳細介紹
北投兒童樂園
1913年北投公共浴場(現今的溫泉博物館)落成後,人潮絡繹不絕,而位於正面對的北投兒童樂園便是在此時空背景下建造而成,原先規劃為提供給前來北投公共浴場泡湯的親子休憩娛樂,百年前所建的磨石子溜滑梯、盪鞦韆等遊樂設施,現在看來簡單樸實,在當時可是相當前衛新穎。
詳細介紹
捷運新北投站
便利的交通以及優美的環境,歡迎來到新北投地區,讓我們從這裡出發,開始暢玩新北投每一個角落吧!
吟松閣
位於北投溫泉地帶的吟松閣,建於西元1934年,為一座人文風格強烈的日式木造旅館。主體建築多為鋪黑瓦平房,外景觀極為幽靜典雅。屋前入口木門樓、魚池、小拱橋、石階與造型小巧的石燈籠,反映了日本大正與昭和年間的庭院設計風格。整座旅館利用地形,沿山坡配置飾物,視野良好。屋內運用大量檜木裝修,瀰漫著一股高貴典雅的氣氛,為臺灣第一家古蹟旅館。
詳細介紹
瀧乃湯浴室
北投現存最古老的浴池,內有男女分浴的浴池,男湯的浴池有將近90年的歷史,以唭哩岸石所造的浴池,石塊與石塊之間是以硫磺漿去塗抹,才不會滲水或被侵蝕,至今得以保持完整,並有當時皇太子裕仁到訪遺跡。此地原為日軍療傷所,後來才開放給大眾使用。由於當時的入浴費只需要3分錢,所以又有「三仙間」之暱稱。浴場與設備瀰漫著強烈的庶民風格,室內的古早味有如時空凝結,見證了北投溫泉鄉的歷史。
詳細介紹
天狗庵史蹟公園
天狗庵成立於西元1896年,為臺灣第一間民營溫泉旅館,其見證了北投溫泉發展史,後由臺北市政府規劃打造為「天狗庵史蹟公園」。
71園區
「新北投71園區」原址是義方國小,因校地不敷使用,另於他址重建新校舍,原址在2008年成為閒置空間,經臺北市文化局規畫整修與委託管理後,將原先的國小教室規劃改裝為排練室、行政辦公室、儲藏室等空間,並透由開放申請審查機制提供表演團體進駐使用。
詳細介紹
臺銀舊宿舍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由3棟不同時期之建築組成:A棟建於昭和7-10年(1932-1940),原為松島旅館,B、C棟建於大正8-11年(1919-1922),原為小塚兼吉私人別墅。1945年後,臺灣銀行接收作為俱樂部、員工宿舍等用途。臺銀舊宿舍主要為「書造院」之日本住宅建築型式,B棟為「和洋併置」樣式,一樓洋式、二樓和式,分開併置極特殊。且建築物順應地形橫跨於北投溪上,融入自然中興建實屬罕見,2010年進行整修。
詳細介紹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座落於林木茂密、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內,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總面積650坪的圖書館。館內藏書達上萬冊,並以「生態保育」為館藏特色,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採大量陽台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減少熱輻射進入室內,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
詳細介紹
凱達格蘭文化館
2002年11月的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凱達格蘭文化館落成,整棟建築以展示原住民文化藝術為目的,讓都市原住民有一個文化傳承及技藝研習的專屬空間。一至三樓展出原住民和平埔族群重要文物,文化館的公共空間也是表演、活動、集會、技藝研習中心,更是都會原住民凝聚族群的情感場域。文化館也提供原住民主題圖書閱覽服務,多元族群的藏書可增進遊客對原住民文化藝術的欣賞與認知,啟發學童對多元族群的探索、認識。
詳細介紹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現為市定古蹟,前身是「北投公共浴場」,建於1913年,曾是東亞最大公共浴場。戰後,公共浴場因管理單位更迭,終至荒廢。1994年北投國小師生因鄉土教學發掘這座荒廢的浴場,擬了陳情書為公共浴場請命,感動地方熱心人士共同推動保存工作,經修復後於1998年成立「北投溫泉博物館」。作為台灣第一個由社區民眾搶救保存下的博物館,以深根傳承、創新豐富北投文化為使命,扮演北投區域文化樞紐及核心場館角色。
詳細介紹
北投公民會館
北投公民會館的前身是警備總部北投調查組辦公廳,為了發展地方文化及產業特色,於2002年整修成立臺北市第一座公民會館。因為處在北投溫泉山區,整日充滿霧氣雲藹,搭配周邊的山林,在這裡悠遊著文史古物及各項藝術家作品的展覽,是體驗自然與放鬆身心的最佳場所。
詳細介紹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衛戍醫院)
市定古蹟「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興建於1898年。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軍將遼東半島戰役中受傷的士兵後送至此,使日本傷兵能安心養病並慰思鄉之情。衛戍醫院為日治時期在此設立軍部所屬之療養所,建築物順著山坡等高線配置,前後數列並排,坐北朝南且兩面設置迴廊,具有防潮及防曬之功效。牆體及屋架為木結構,牆壁採用雨淋板及木板小窗,為當時典型建築工法。主入口凸出門,門柱鑲嵌臺灣傳統的花窗,為日式與臺灣鄉土材料結合。古蹟現由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管理,結合精神醫學,於其附設之庇護工場成立「向陽心苑」,聘用身心障礙者提供服務,進行職業復健。
詳細介紹
北投梅庭
梅庭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位於百年北投公園內,緊鄰北投溪順應地形建造,外圍設有已停採的唭哩岸石圍牆,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和洋風格宅邸。屋內曾設有溫泉浴池,以系統藻井、木造閣樓與混凝土防空避難室為其特色,2006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2021年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將延續北投特有的人文特色,透過藝術展覽、教育推廣等活動,創造結合歷史人文與藝術文化的樂活空間。
詳細介紹
地熱谷
地熱谷自開放以來都以保護珍貴的北投石和稀有的鐳泉聞名國際。而這裡對臺灣許多五六年級生來說卻是煮溫泉蛋的闔家樂趣回憶之地。受歡迎的地熱谷在日治時期起即是八景十二勝名景之一,而經過自然之手次次美麗妝化後,透過淨手礦泉湯的洗禮及環湖步道的幽靜還能享受青磺溫泉蜿蜒的山水兩色,讓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和恢復。地熱谷結合了大自然的美景和豐富的溫泉資源,成為一個獨特而令人難以忘懷的旅遊勝地。無論你是追尋自然奇觀還是渴望放鬆身心,地熱谷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詳細介紹
北投普濟寺
依據臺北「民德寫真館」於1941年發行的《臺灣佛教名蹟寶鑑》,普濟寺與同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的臨濟護國禪寺都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北的布教據點。1934年重建時,由於其信眾多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因此以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之諡號「鐵真」命名為「鐵真院」,並在寺中設立「村上彰一翁碑」。1998年正式列名為市定古蹟,環境充滿寧靜、安適的氣息。
詳細介紹
新北投車站
新北投車站設立於1916年,是目前臺北市僅存的木造百年車站。車站簷架下的雕花托座以及屋頂上的3+1組合老虎窗,為車站建築特色之一。1988年因臺鐵淡水線停駛而走入歷史並拆遷至彰化臺灣民俗村,2003年文化資產保存意識抬頭,臺北市政府與民間團體攜手爭取車站回家,幾經波折後,2017年於七星公園旁重組完成,目前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持續透過自辦慶典活動,凝聚與在地居民的共同記憶,營造北投生活文化區。
北投中心新村
中心新村是全臺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也是臺北市少數規模完整之眷村。村內不同時期之眷舍建築類型,揉合北投特有的歷史脈絡、溫泉文化與生活記憶,使中心新村成為北投重要的歷史現場。自2021年起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團隊接手營運,定位為臺北市眷村文化推廣基地。透過定期策畫教育推廣活動及眷村主題展覽,活化社區及在地文史資源,推動眷村聚落保存與再發展綜合性業務。
詳細介紹
北投文物館
北投文物館的木造建築始建於1921年,時為北投地區最高級的溫泉旅館──「佳山旅館」,設有大浴池以及能容納百人的大廣間。此臺灣僅存最大的日式純木造二層建築,搭配雅緻恬靜的園區造景,成為極具獨特品味的日式風格庭園建築群。
1998年經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的北投文物館,以複合式的經營模式轉型活化古蹟,讓文物館成為臺北郊區一處結合歷史建築、臺灣及日本文化展覽,以及茶道、和菓子與抓周文化體驗,多元嶄新的文創園區。 詳細介紹
1998年經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的北投文物館,以複合式的經營模式轉型活化古蹟,讓文物館成為臺北郊區一處結合歷史建築、臺灣及日本文化展覽,以及茶道、和菓子與抓周文化體驗,多元嶄新的文創園區。 詳細介紹
北投兒童樂園
1913年北投公共浴場(現今的溫泉博物館)落成後,人潮絡繹不絕,而位於正面對的北投兒童樂園便是在此時空背景下建造而成,原先規劃為提供給前來北投公共浴場泡湯的親子休憩娛樂,百年前所建的磨石子溜滑梯、盪鞦韆等遊樂設施,現在看來簡單樸實,在當時可是相當前衛新穎。
詳細介紹
捷運新北投站
便利的交通以及優美的環境,歡迎來到新北投地區,讓我們從這裡出發,開始暢玩新北投每一個角落吧!
吟松閣
位於北投溫泉地帶的吟松閣,建於西元1934年,為一座人文風格強烈的日式木造旅館。主體建築多為鋪黑瓦平房,外景觀極為幽靜典雅。屋前入口木門樓、魚池、小拱橋、石階與造型小巧的石燈籠,反映了日本大正與昭和年間的庭院設計風格。整座旅館利用地形,沿山坡配置飾物,視野良好。屋內運用大量檜木裝修,瀰漫著一股高貴典雅的氣氛,為臺灣第一家古蹟旅館。
詳細介紹
瀧乃湯浴室
北投現存最古老的浴池,內有男女分浴的浴池,男湯的浴池有將近90年的歷史,以唭哩岸石所造的浴池,石塊與石塊之間是以硫磺漿去塗抹,才不會滲水或被侵蝕,至今得以保持完整,並有當時皇太子裕仁到訪遺跡。此地原為日軍療傷所,後來才開放給大眾使用。由於當時的入浴費只需要3分錢,所以又有「三仙間」之暱稱。浴場與設備瀰漫著強烈的庶民風格,室內的古早味有如時空凝結,見證了北投溫泉鄉的歷史。
詳細介紹
天狗庵史蹟公園
天狗庵成立於西元1896年,為臺灣第一間民營溫泉旅館,其見證了北投溫泉發展史,後由臺北市政府規劃打造為「天狗庵史蹟公園」。
71園區
「新北投71園區」原址是義方國小,因校地不敷使用,另於他址重建新校舍,原址在2008年成為閒置空間,經臺北市文化局規畫整修與委託管理後,將原先的國小教室規劃改裝為排練室、行政辦公室、儲藏室等空間,並透由開放申請審查機制提供表演團體進駐使用。
詳細介紹
臺銀舊宿舍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由3棟不同時期之建築組成:A棟建於昭和7-10年(1932-1940),原為松島旅館,B、C棟建於大正8-11年(1919-1922),原為小塚兼吉私人別墅。1945年後,臺灣銀行接收作為俱樂部、員工宿舍等用途。臺銀舊宿舍主要為「書造院」之日本住宅建築型式,B棟為「和洋併置」樣式,一樓洋式、二樓和式,分開併置極特殊。且建築物順應地形橫跨於北投溪上,融入自然中興建實屬罕見,2010年進行整修。
詳細介紹
**此圖為場館位置之示意,實際位置請以各場館官方網站及臉書資訊為主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北投中心新村、北投文物館、北投梅庭、北投溫泉博物館、台灣藝起公益協會、地熱谷小舖、新北投71園區臺北市北投區公所官網、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新聞稿)、臺北旅遊網(按筆畫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