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網如織》延伸閱讀3─「竣工式與北投驛」
北投驛(現北投捷運站)1901年竣工,至1916年浴場線通車,這裡作為進出北投的入口長達15年之久。1911年北投水道工程管線鋪設,自十八份水源地經溫泉場至車站前,最後於終點設置了一座噴水池作收尾。水池除了代表水道正常運作外,在當時更是作為一種文明進步的象徵,向來此觀光的遊客傳達出-北投是一處新穎、整潔的場所。
構圖主要參考楊燁老師收藏的繪葉書《北投停車場ヨリ大屯山ヲ望ム》當時車站前的景象,與《臺灣日日新報》關於北投水道竣工式的相關報導作發想,服裝設定則是根據《臺灣服裝史》上的描述。
1911年6月20日的報導,寫到除了水道工事如火如荼中外,也同時進行北投驛前的廣場擴建,並蓋了直徑約三間寬(5.5m)的噴水池,因為位於管線的終點在連通管的效應下,此地噴水池的噴水高度相對北投公園的那座高很多,加上鈴木站長認真在廣場周圍的花圃經營,這裡想必會成為讓觀光客感到氣派的北投新門面。
北投水道竣工式辦在同年7月9日,當天活動從流程到致詞與結束,各種細節則被記者牢牢記在腦海裡,隔日的新聞洋洋灑灑地寫了很大篇幅的報導,其中也有對車站前的出入口與活動結束的景象有所著墨:
“…約三百五十名にして孰れも式後開放せる各旅館に打寬きて入浴せざるはなく七星嵐の涼風亦この浴後の肌へに觸れんと颯々□して吹起れるもの□如し斯くて來賓一同は涼を貪る事先充分而してまれ興盡さや欲する儘に倘佯せる內歸北を促す煙火は空に轟さ八時十分北投發普通列車にて歸途に就さしが北投停車場よ□北投庄の入口には一大綠門を建て又沿道の兩側には數千の紅提灯を吊して朱龍竝行せるが如く殊に陰曆十三夜の月は空に一大アーク燈□輝さて一行の歸路を照しれり”
“…約350名高階官員仕紳與遊客,竣工式結束後,不管是誰都在各個因為活動而開放的旅館中,放鬆地泡溫泉。享受七星山上下來的涼風,吹拂在沐浴後的肌膚,來賓們還在享受這樣的氛圍,尚未儘興之時。8點10分北投開往臺北的普通列車已就位,催促的鳴笛伴隨天空中的濃煙轟轟作響。從北投停車場進北投庄的入口聳立一座大綠門,沿路兩側吊掛著數千個紅燈籠,宛如火龍並排著。特別在這農曆十三號的夜晚,月亮如同天空的弧光燈,照亮回家的路。”
對於老北投人來說,車站前的噴水池空間肯定也如竣工式那天一樣,是一處充滿各種深刻回憶的景點,可惜火車站改建為捷運站後,噴水池改變成圓形的花圃,站體後退兩側的道路拓寬,這個車站前的入口意象也就慢慢被大家所遺忘。這篇報導上寫到竣工式結束後遊客返家的熱鬧景象,具體提到了綠色大門、吊掛成串的紅燈籠、大又圓的月亮等生動鮮明的紀錄,也就成為本次展覽想讓大家能有所感受的重點,亦是展覽海報想呈現的視覺內容。
藉由想像當時人們慶祝水道完工的心情,同理來慶祝水道在北投落成111週年。而這副身兼重責的插圖也就成為本次團隊最具挑戰的任務,除了內容複雜外,基於是為展覽而創作,原畫大小也從插畫家繼勝常繪製的寫生本放大至四開的大小。另外,為了確認噴水池位置是否正確,則又透過車站健在時的航照圖去比對,證實了噴水池遺址即是圓形花圃現址,各種資料的堆疊與畫家在現場的會勘、修正,這張圖也終於順利完成。最後,圖上除了車站與噴水池外,也添加策展人所熟知的舊北投細節,作為這幅畫的小彩蛋讓大家慢慢尋找與品味。
參考資料:
《臺灣日日新報》〈新公園地北投〉,1911-06-20,版次:7
《臺灣日日新報》〈士林北投水道竣功式 兩庄民と遊覽者の幸福 噴水霧下の好個式場〉1911-07-10,版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