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的旅人與歸者延伸閱讀─《呂赫若日記》
註1 《呂赫若日記》: 《呂赫若日記》記主為呂赫若(1914-1950),本名呂石堆,臺中豐原潭子人。1934年臺中師範學校畢業,為臺灣文學、音樂才子。1939年赴東京武藏野音樂學校學習聲樂,參加東京寶塚劇團,受日本文藝風氣啟發
註1 《呂赫若日記》: 《呂赫若日記》記主為呂赫若(1914-1950),本名呂石堆,臺中豐原潭子人。1934年臺中師範學校畢業,為臺灣文學、音樂才子。1939年赴東京武藏野音樂學校學習聲樂,參加東京寶塚劇團,受日本文藝風氣啟發
新北投車站✕@社團法人八頭里仁協會 北投水道推廣活動再升級📈 9/17起推出多種不同形式的活動 帶領大家用不同角度了解北投水道的前世今生💧 首場活動明天開始報名⏰ 快關注我們取得第一手資訊吧💪
〈臺灣北投溫泉 水道貯水槽〉 楊燁老師提供 現址為自來水處新民加壓站,鄰近國軍北投醫院旁。第三水槽為1911年北投水道工程的重要貯水設施,亦是當年水道竣工式長官們的視察重點。按《臺灣水道誌》所述,該水槽可儲放4000人4小時的使用量,
1918《臺灣水道誌》〈水源地取入口〉,臺灣圖書館典藏 位於今日「水源地」公車站下車處,與第一水源地均為同時期完工的水道設施。緊鄰汴頭泉的登山路為戰後開闢,因此第二水源是北投水道水源地中周圍環境變化較多的一處。此圖根據建築完工時的老
1930年代北投公園秋惠文庫提供 1911年設置的噴水池是當時水道工程的附帶項目,其位置即於1913年完工的北投公園內,當時周遭一帶被稱為「湯瀧丘上之遊園」,亦作為水道竣工式的主會場。自北投公園與公共浴場竣工、新的寬敞道路開闢,這裡成